业务范围

首页 > 业务范围

办理取保候审
发布时间:2019-09-27 浏览:9924

 一、 什么是取保候审?

  通俗地说,就是把犯罪嫌疑人从看守所保释出来。

  二、什么条件下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呢? 

  1、可能判处管制、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;

  2、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,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。

  3、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的;

  4、犯罪嫌疑人正在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;

  5、提请逮捕后,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,公安机关认为继续侦查的。  

  在司法实践中,即便已经具备上述第1、2两项条件,也并非说马上就可以办理。通常,司法机关都要等到取证工作基本完成,证据基本定型后,才会考虑为犯罪嫌疑人办理取保候审,这主要是害怕将人放出后发生串供,翻供等情况。因此,大多数取保候审都是当事人在看守所羁押7天以上才会得到批准。

  同时,法律也规定以下情况不能适用取保候审:

  1、累犯、

  2、犯罪集团的主犯,

  3、以自伤、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,

  4、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、

  5、暴力犯罪(轻伤案件除外)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。

  6、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嫌疑人,以及其他犯罪性质恶劣、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。

  三、什么类型的案件办理取保候审可能性相对较大?(下面只是列举一部分比较常见的取保候审案件类型)

  1、过失犯罪。比如:过失致人重伤罪、交通肇事罪

  2、 数额不大,并且已经退赃的侵犯公私财产权案件。比如:诈骗罪、职务侵占罪、挪用公款罪、盗窃罪中相对犯罪数额较小的案件

  3、 危害结果不大的未成年人犯罪

  4、 对被害人已经进行经济赔偿的故意伤害(轻伤)案

  5、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

   6、非法经营罪

   7、协助组织卖淫罪

        8、容留、介绍卖淫罪(开设时间相对短暂、获利较少的案件)

         9、非法拘禁罪(取得被害人谅解的案件)

        10、非法侵入住宅罪

  此外,在办理取保候审过程中,户籍也是办案机关考虑是否适用取保候审的因素之一。通常,本地户籍的居民适用取保候审的几率高于外地居民,主要原因在于,办案机关认为相对于本地居民,外地居民流动性大,经济来源、社会关系都不够稳定,不利于取保候审后的监管。一旦发生犯罪嫌疑人逃跑,往往会对案件的进展造成重大阻碍。

  四、哪些机关可以办理取保候审?

  虽然法律规定“公、检、法”三机关都有取保候审的决定权。但实践中,绝大部分取保候审还是在嫌疑人被羁押的37天之内。 

  五、取保候审的方式有哪些?

   保证金或保证人。但实践中一般是交纳保证金。保证金的数额一般在1-2万元。 

  六、取保候审结束,保证金能否退回?

  根据法律规定,被取保候审人如果违反《刑事诉讼法》第56条规定,依法应当没收保证金的,对于遵守该条规定的,取保收审结束应当退还保证金。 

  七、取保候审对案件的判决有没有影响?

  实践中,与没有被取保候审的被告人相比,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判缓刑的几率要大很多

官网:http://www.jhls999.com/    手机:18266909057

image

手机:18266909057

相关推荐